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振奋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包容发展

最新信息

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振奋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包容发展
2024-02-04 11:55:00
(本文作者王鹏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4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整体优化目标,一体推进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等工作。要更加注重回应经营主体突出关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之举。
  一、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持续改善,更需要在“软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市场主体开展经济、社会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称。从理论上来说,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更强调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软环境”。从实践上来说,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各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政府与市场界限清晰、市场机制有效、调控监管有度、办事流程规范,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使得区域内市场主体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聚集发展要素。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的背景下,营造公平高效、诚实守信、民主法治、稳定有序并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集聚,促进区域经济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地区间发展差距,表面看是经济数据的差距、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实际上更多是营商环境的差距。
  优化营商环境提倡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这一系列工作,也都充分说明,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进展及存在的难点
  (一)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整体呈现持续优化态势,营商环境水平明显提升。
  首先,营商环境整体大幅改善
  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31位,是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十个经济体之一。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和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59亿户,是2012年5500万户的近三倍。
  其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2019年,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标志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进入到法治化新阶段。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更长期、更高层次的规划和指引。《外商投资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提振了各类企业投资积极性。
  再次,机构建设取得较好进展
  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成立,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迈入新征程。2023年,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折射出我国“提振民企发展信心”的坚定决心。
  (二)难点问题
  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地方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落后
  目前地方存在公共治理的数字化水平较落后,政府数字化水平低于企业,数字治理的要求与传统行政组织机构之间的矛盾,机构之间、区域之间协同分割等问题。在B-READY评估体系下,鼓励各经济体监管的数字化转型,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等数字技术,然而传统监管模式依然在中国占据主流。
  其次,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较弱
  企业融资成本高,享受金融服务的实质效率较低。受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银行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趋于谨慎,更倾向于依靠传统的抵押物。在国内经济面临连续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导致银行通常只给予一年内的短期贷款。部分企业受制于缺乏抵押物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难度大。同时,绿色金融发展时间不长、规模有限,支持力度较小。
  第三,政策法规体系需完善
  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地方间存在壁垒。地方营商环境建设的责任部门各自制定了针对营商环境从企业入场、经营,到企业退出市场的专项政策,然而各部门的营商环境专项政策要求不一致,尤其是涉及多部门联合办理的营商环境事项,往往出现办事流程不衔接甚至“政策打架”的情况。此外,在B-READY评估体系下,企业争端的解决是评价重要指标,而目前我国企业争端解决的法规尚有欠缺,企业纠纷解决机制仍有所不足。
  三、未来发展思路与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建设数字化营商环境
  通过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数字营商环境,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治理创新为营商环境优化赋能增效。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二是以数字化发展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多元主体参与,强化数字营商环境的治理功能。三是加快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数据跨境流动进程。四是加快数字监管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数字标准制定,扩大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提升服务效能和政务水平
  对于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放开竞争准入门槛,包括融资条件、享有的公共服务、税费负担等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或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金融供给壁垒,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以多元化金融供给匹配金融需求。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政府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还可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各地区政策法规互通,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进入和退出市场准则规则,政府应制定明确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处理企业间的纠纷时,应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如调解、仲裁、诉讼等,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四)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首先应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政府应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流程,减少投资限制;此外,还应加强投资保护,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投诉处理机制,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政府还应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优质资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振奋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包容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